【辽宁新增40例确诊,辽宁 新增确诊】
3
2025-08-18
“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小读者读完一篇文章,读懂一个道理 ,感受一篇美文,或许就将他们引向文学的海洋。 ”著名诗人王久辛对记者说 。8月17日上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第一辑)在2025上海书展双主场之一的上海书城和读者见面。
《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汇集11位中国当代文坛的头部作家——曹文轩 、陈彦、周大新、徐则臣 、徐刚、阿成、何向阳 、李骏虎、谢有顺、吴克敬、王久辛。每位作家独立成册 ,精选其笔下那些最适合青少年品读的“小作文”,激发他们内心的文学创造力和想象力 。
字少意多,作家人生阅历的“干粮”
3000字以内 ,这是王久辛定下的“小作文”字数标准,在他看来,作家们的“碎金散玉 ”常常全是干货。王久辛读孙犁的《尺泽集》 、秦牧的《艺海拾贝》,散文大家“不嫌小、不怕短”、字少意多的文学风格让他深受触动。考虑到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王久辛特别建议把书办成杂志,将三五篇主题相近的文章放在一个小标题下,取代目录的形式 。
收到王久辛的邀请 ,作家徐刚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任何作家都是从写小文章开始的。梁启超先生曾说 ,中国文字的特色,在于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在徐刚看来,无论是写短文章还是读短文章 ,都是一种汉语言文字训练 。见面会上,作家何向阳回忆起自己的“小读者时光 ”,“鲁迅的《故乡》《一件小事》 、朱自清的《背影》 ,都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想,除了写作者的真诚和艺术造诣外,还有文学语言的魅力。”何向阳将短篇比作作家人生阅历的“干粮”,“小作文显现了一个作家真正的修为和素养。无数的小文章 ,就像一面面小棱镜,照出作家的面目,体现作家的人格 。作家在文章中必得真诚示人 ,矫饰不得,虚构不得。 ”
“怎么生活”比“怎么写”更重要
在何向阳眼中,《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与作家其他的作品集相比 ,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我们的时代当然需要长篇小说来承载时代的风云 。但对于时代、对于人生的认识,也大多藏于看似简单却意蕴隽永的‘小作文’当中。 ”语言的修炼、语言魅力的呈现,是对儿童写作最基本的训练 ,何向阳期待,借这套丛书,大作家们给小读者“打个样” ,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中国语言的风格和气派。她建议,相比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写”,不如寻找孩子合适的读物,真诚地与孩子进行心灵和文学上的交流 。
写短篇不比写长篇容易 ,这是见面会上作家们达成的共识。“短篇写作是对作家所有考验中的重中之重。 ”作家阿成认为,短篇不像长篇可以“放开了写”,而是要求作家言简意赅 ,直奔想要表达的内容核心 。“长篇需要有重大的个人经历 、社会变革和一众人物带给读者的冲击。而短篇可能是碰见一个人,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就要完成关于他一生境遇的讲述。”面向少儿读者出书,阿成笑称自己是个“老作家”,在为《大作家的小作文》选择短篇作品时 ,他不仅要求自己一如既往地对读者诚实,也要特别关照孩子们的阅读感受,“要怀有一颗童心 ,要明白如水、情感饱满 。希望小读者觉得,这位老作家写得真入我们的心。 ”
短文章是少年儿童的必备读物,也是成年文学爱好者提笔创作的敲门砖。在见面会现场,除了小读者外 ,也有不少慕名前来的大读者。山西作家李骏虎在现场惊喜碰到自己的老乡,读者张瑞 。作为在上海定居十多年的山西人,张瑞上个月一家三口从上海松江出发 ,骑行1500公里抵达山西洪洞。“我特别想把旅途上的所见所闻变成文字,我该怎么开始?”听完张瑞的分享,李骏虎感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只要持续地去记录眼睛和心灵看见的东西,总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那天 。 ”他表示,“体会生命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 ,我们双眼见过的风景,永远比我们想象的风景更加动人。”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