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北京新增1例境外输入在哪里)
7
2025-08-13
上午9:30,导演王一夏的指令像一把钥匙,拧开了片场的“引擎”——“34-1到34-2 ,准备! ”灯光、道具 、摄影,原本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工作人员开始行动起来,灯架被抬到指定的位置 ,摄影机也像猎犬一样被牵到预设的机位;候场的演员把剧本和小风扇一并塞给助理,抬脚迈进拍摄区。
今年七月末,台风“竹节草”登陆浙江沿海地带。经过前一日风雨肆虐 ,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的这个清晨,天空依然暗沉沉的。光线条件属实不理想,王一夏抬头 ,眉心拧得有点紧:“演员背后那面墙,打一片暖光 。”这道光,启动了《捧纱裙》整个剧组如同庞大机器组件的第一个齿轮 ,开始了一天的拍摄运转。
近日发布的《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634亿元,用户规模达6.96亿。《2024-2025上海微短剧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上海出产微短剧近2000部,产值达70亿元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 ,各方对提升微短剧品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此前,由上海橘影文化先后推出的《请回答1937》《无声的誓言》,把镜头对准抗战和谍战 ,以硬核题材、严谨制作赢下了不俗的业界口碑。得知橘影文化新剧《捧纱裙》开机消息后,记者特意来到位于横店的片场,“贴身 ”观察一部微短剧诞生过程的里里外外 。
群演:抢活儿就像抢红包一样
当天上午几场戏 ,戏份集中在一家衣服店内,镜头的广角纳入了上个世纪装修风格的衣服店,墙上挂着的“的确良”衣衫、时装海报以及中西结合式样的吊灯 ,从各方面还原着年代剧的质感。
竖屏观剧,荧屏不过巴掌大小。所以,大部分微短剧的镜头只对准演员的上半身 ,也可以节省掉大部分环境 、背景的成本 。但《捧纱裙》剧组没有放低要求,很多制作标准上尽量向长剧看齐。导演仍时不时对细节“反复挑剔”,一次又一次离开监视器,调整演员的站位、对白的语气、灯光的布置。
导演王一夏在给演员讲戏
主演拍戏时往往得一条接一条地连轴转 ,而群众演员(以下简称群演)时不时会有间歇休息的机会 。王作兵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于是他走到鼓风机管道前吹吹冷气,缓解下炎热。今天他饰演的是店内的一位顾客 ,在主演们的身后挑选衣服,虽然一句台词都不会出,但戏却要走全套——他拿着衣料指指点点 ,仿佛真的是一位精明而又挑剔的买主。
王作兵干群演这份工作的时间不长,半年前,他还在某工厂的流水线上拧螺丝;现在的他 ,已是横店群演队伍中的熟面孔。对于在横店开机的短剧与长剧的数量,他估摸着“大约是九一开 ”;古装与时装的工钱,差十块——古装110 ,时装100 。但是古装服饰得穿里三层外三层,夏季高温天,片场内热得像蒸屉,所以他干脆只蹲时装通告。出工的机会得靠“抢红包”:群头在群里甩一条“民国店客 ,男,30岁,身高160+” ,手指慢半秒,名额就没了。刚才他的手速在线,又接到了另一份群演工作 ,心情很不错,“比工厂轻快,还能透口气” 。虽然暑假一到 ,不少学生也涌进横店体验拍戏的乐趣,顺便赚点零花钱,把通告价压得更薄;但王作兵不急 ,他可以再等等。
同样等着上场的夏小芸,乐趣却是“追星 ”。上周她在微短剧里扮丫鬟,隔壁棚有以前火过一阵的东北乡村喜剧里的熟脸 。她一时激动,跟朋友嘀咕:“她怎么会和那些人一起拍戏?”被对方场务听见 ,瞪了回来。她忙解释:“我的意思是,她应该在大长剧里才是……”生怕越描越黑,赶紧收声。
上午工作进度如期完成 ,中午天色渐晴 。“出太阳了! ”总制片人曹橘当机立断:“补开机仪式。”剧组人员连忙停下手头的工作,涌入前一天已经布置好的院落,地面青砖被雨水洗净 ,院落一端的《捧纱裙》巨幅背板前摆好桌案和香炉。王一夏上前主持开机仪式,讲话干脆利落:“老规矩,把戏拍瓷实 ,早点收工回家 。”随后众人擎香三拜 、上香、合影,前后10分钟高效完成全部流程。
“本来打算昨天举行开机仪式,但天气不好 ,只能今天办了。 ”曹橘告诉记者。她被剧组上下唤作“橘姐”,开口软萌,尾音总带着微微上扬的奶糖气;但她同时又是整部剧除拍摄之外的“总闸口”,一旦转到预算、周期 、突发状况等话题 ,她立刻切换成精准的节拍器,干脆、利落,带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 。
由于前一天的坏天气已经拖慢了拍摄进度 ,如果再耽搁的话,后面的片场档期、器材周转 、群演合同全得她重排,任何一点差池都能把预算撕出口子。趁众人散去 ,曹橘拉住导演:“悬崖那场今天能抢就抢,我的血压能降一半。 ”不过,她们讨论的这场悬崖戏是外景 ,而台风的尾巴还在横店晃悠,所以这事儿的决定权不在人,在天 。剧组只能先备好两套方案:如果天气好 ,今天抢回一场戏的节奏;如果天气不好,那就只能拍室内戏。
漂亮的面孔多如潮涌,谁才能浮出来?
“放饭了!”剧组吃午饭的时间不固定,有早有晚 ,全看拍戏进度。今天挺顺利,11:40就放饭 。盒饭标准是四个菜:一大荤、一小荤和两个素菜。记者打开饭盒看到糖醋里脊、蒜薹肉丝、酸辣土豆丝和大白菜,为了照顾剧组里的北方口味 ,还有几大袋子大白馒头——一个能顶南方馒头的两个大。
导演和主演们在另外搭起的饭桌上用餐,外卖送来了八个炒菜,有油爆虾 、烤鸭、蒜蓉菜心等 ,但主创们基本顾不上细品饭菜,注意力都放在聊天上 。“哑光粉底得配定妆喷雾,一压就不反光啊” ,从粉底到遮瑕,再讲到熬夜面膜,演员们聊起护肤和化妆品就没完 ,导演制片们则聊的全是工作中的各种细节。
《捧纱裙》剧照
午饭过后,饰演男主角的左铭看了一眼自己的剧本,在下一场戏之前他还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奢侈 ”地休息一下。但他并没闲着 ,一转身就开启了抖音直播 。可是还没来得及在直播间和粉丝们说上几句话,又被剧组喊走,于是他顺势把手机递给曹橘代播。粉丝们对她也很熟悉 ,热情地在评论区打起了招呼:“橘姐好”。在微短剧领域,演员兼主播是常态:戏里吸粉,直播间反哺热度。曹橘当初签左铭 ,正是看中他镜头外的干净气质,“阳光、不油腻” 。她笑言:“左铭演微短剧以来,抖音粉丝也从4万涨到15万 ,两边人气一起涨起来了。”在《捧纱裙》里,左铭饰演的是解放军,换上军装 ,他站得笔直,正气赢过了帅气和稚气。谈起表演这个话题,他提起上一部《请回答1937》:“主旋律拍多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压实 ,再演其他角色都带一点沉甸甸的底气 。 ”
剧本大纲里的女主角,像从纸上长出来似的——肤白 、貌美、古灵精怪,几乎把演员“李若琪”三个字嵌进了角色。她与左铭是第三次搭档 ,记者问起在《捧纱裙》与《请回答1937》两剧中感受的差别,李若琪的回答也十分“短剧风”:“上一次隔着80年相爱,只能隔空遗憾;这一次终于站在同一条时间轴上 ,终于可以伸手触碰、回头拥抱。 ”
微短剧行业的骤然爆发,像一条快速通道,把大批年轻人径直送进表演行业 。霸总 、甜宠题材当道 ,几乎让“俊男靓女”成为微短剧演员的唯一门槛;而短、平、快的拍摄节奏,又把演技简化为“情绪外放 、幅度越大越好”。近一两年来,“精品化 ”逐渐成为微短剧创作的关键词 ,题材边界不断被拓展,越来越多意识敏锐的微短剧演员嗅到“危机”——壁咚、强吻这类霸总撒手锏的保质期正在倒计时;唯有把表演履历刷成“多面手”,把戏曲张力挖到“深水区 ”,才能在如同潮水般涌动的漂亮面孔里真正浮上来。
与其“卷价格” ,不如“卷专业”
横店的片场里惯来如此——三五个剧组在同一条街开工,灯光器械搬来搬去,装载服装道具的卡车进进出出 ,像一锅永远滚开的粥 。演员刚把情绪推到位,就被“咣当 ”一声巨响劈成两截。现场制片王永岐扭过头去,朝着闯祸的搬运工大吼:“别动了!”声音虽然劈叉 ,但效果却立竿见影。
这是王永岐入行的第六年,第一次担任制片是在杨幂、陈伟霆的《斛珠夫人》剧组里,那是一部长达几十集的电视剧 ,投资大 、演职人员多,当时他是剧组里分工很细的众多制片中的一员;而如今在微短剧剧组,他的工位只是一把折叠椅 ,却得把现场、后勤、生活三条线全“拴在腰上”:“长剧和短剧就是投资多和投资少的区别 。”在王永岐看来,长剧和微短剧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只是积累的厚度不同,他反问记者:“电视剧已经发展了多少年?微短剧才出现几年?你说是吧。 ”
据记者观察 ,微短剧行业需要补齐的短板确实不少,专业水准参差不齐,所言非虚。在拍民政局前的一场戏时 ,从监视器里看到的效果很好:女主落后男主几步,把刚领到的结婚证捧在手心反复端详,随后覆盖在脸上 ,仰起头来露出幸福的神色——一段不算高难度的表演,拍了七条才过关。女主本身的表演没问题,但现场各种状况层出不穷 ,总有人的走位、台词或者灯光,无法达到导演的要求 。反复沟通后,王一夏紧紧捏住耳麦 ,声音里压着火,对执行导演低声说:“你把话一字不差转给演员,我有我的道理!”在横店,临时进组的执行导演专业水平和收入都不稳定。如果剧组自己花力气培养 ,周期长且容易被别家高价挖走;临时招募的话,工作能力又像开盲盒。于是,现场永远缺一个既懂镜头又懂人心的中间人 ,有时候导演只能亲自下场吼,吼完再回监视器里捡起稀碎的进度 。
午后,天气转阴沉 ,黑云压得人喘不过气,组内“气压”也变得很低,说话声都少了 ,众人各自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恰好片场的老板来找曹橘,重新带来了活跃的气氛。原来片场老板有个投资方向——看中一个有着不少古建筑的县城,历史风貌保持得很好 ,想以此来转型建设影视基地——来听听“橘姐 ”的意见 。送走片场老板后,曹橘告诉记者:“建设影视基地,不是只有硬件就能做,规模优势很重要。”如果规模小了 ,连盒饭外卖都送不进来。只有基础盘够大,群演们能扒到足够的活儿,今天当“死尸” ,明天当“官兵 ”,收入稳了,他们才会留下;有了人气 ,器材 、车辆、后期、仓储才会跟着落地;配套服务活了,剧组才肯再来,这才是良性循环 。
聊到这里 ,记者不禁想到上海,“硬件顶配 、成本顶贵”,不得不说是上海微短剧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上海 ,群演的日薪抵不过一晚住宿费,太多高企的成本能把微短剧项目薄如纸的预算戳出一个个洞。话说回来,既然“在上海拍”太贵,那或许可以换个思路:不去卷低价 ,而是把“精品、创新、出海 、科技 ”这些标签焊进“上海出品”的微短剧基因里,用专业性拉开身位差,用高品质创作去对打“卷价格” ,让好内容成为流量新入口,创造更多新增长点 。
对精品化的呼唤,是观众更是创作者们的心声
13:45 ,雨终于落下。好在当日的户外戏已经拍完,剩下的都是室内戏。屋外的雨水忽大忽小,曹橘有些焦虑:“如果今天能把悬崖的戏抢出来 ,整体进度还能兜住。 ”她和记者说道 。到了16:30,雨势二次加码。当天的工作进度已经完成,查了天气预报说雨还会继续下 ,此刻是收工回酒店?还是等待天气好转后,补上昨天落下的进度呢?“天气预报说的是局部地区有雨,不是所有地方都下雨。”曹橘和王一夏短暂商量后,决定原地等待 ,碰碰运气:“再蹲一个小时,万一老天爷赏脸呢?”
努力保持希望,终究带来了回报 ,到了17:04,突然间风停雨住 。王一夏当即拍板:“放饭,二十分钟内吃完 ,只要天气没变化就转场去拍悬崖的戏。”
转场路上大约20分钟车程,拍摄进度有望赶上,大家的心情也变得很好。王一夏聊起了他对微短剧导演岗位的看法:“微短剧行业早期阶段 ,谁有剧本谁是王,导演只是‘带机执行’,反正作品是爽点第一 ,艺术靠边;现在不少精品微短剧的制作对标长剧,让观众的胃口升级,微短剧业内也把对导演的作用定位从‘工具人’变成‘掌舵人’ 。 ”在他看来,微短剧行业迭代速度很快 ,总体趋势是把过往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电影领域里发生过的行业历史,再次高速演化一遍。
在镝灯的照明下拍摄夜间戏
拍悬崖戏的地点在一处土坡上,此时夜色已经漆黑 ,全靠挂在边上高楼外墙的镝灯提供唯一的光源。李若琪贴着坡缘狂奔,鞋底一次次碾过泥土,这是场女主角被反派追逐逃亡的戏 。一次次反复“再来一条”后 ,终于达到导演满意的标准。
当收工口令响起时,已是21:30。剧组人群顺着坡脊往下撤,手电筒的光斑在脚下乱晃 ,像极了野路两旁星星点点的萤火虫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