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增27例本土确诊病例/石家庄新增21例确诊
28
2025-08-0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 ,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吴晓璐
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即将满半年 。其中 ,在科技金融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近半年来,债券市场“科技板 ”、“并购六条”配套举措、科创板“1+6”改革举措等一批标志性改革落地 ,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 、适应性。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实施意见》出台以来截至8月5日,有46家公司登陆A股 ,合计募资542.61亿元,其中44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 ,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 、私募股权机构、债券市场等各环节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资本市场将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制度包容性提升
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
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方面 ,科创板新一轮改革启动。6月18日,科创板“1+6 ”改革举措出台,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
此后,上交所受理重启后首单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无人机制造商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民用机器人公司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运输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启动IPO辅导。
“科创板‘1+6’改革举措体现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导向 ,资本市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匹配。”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
创业板改革方面 ,6月18日,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正式启用,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此后 ,深交所受理未盈利企业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6月18日以来截至8月5日,沪深北交易所共受理134家企业上市申请 ,其中沪深主板15家,科创板14家,创业板17家 ,北交所88家,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受理数量合计占比88.81% 。这134家公司中,有5家为未盈利科技企业。
近日,证监会在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时提出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汪毅认为,后续创业板改革大概率将沿用科创板改革的思路 ,提高对优质未盈利高科技企业的包容性,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引导耐心资本流向优质科技成长企业等 。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展望后续,创业板改革预计将从三方面持续深化:一是强化未盈利企业的制度适配能力,完善估值定价 、信息披露及持续督导规则 ,防范技术路径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波动;二是结合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支持创业板企业围绕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横向整合与产业链纵深拓展;三是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细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流向硬科技赛道,提升制度包容性与市场韧性之间的平衡水平。
并购重组热度持续提升
企业加速向“新 ”转型
并购重组是科技企业强链补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以及传统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手段。去年9月份 ,随着“并购六条”出台,并购重组活跃度已明显提升 。今年5月16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 ,“并购六条”配套措施正式落地,进一步推动并购重组向产业整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向推进。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5日 ,年内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113单,同比增长105.45%。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并购优质未盈利企业 、跨行业并购、跨境并购、利用定向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等一批典型案例落地 。
此外 ,受《重组办法》中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等政策激励,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私募股权机构收购公司控制权的计划,缓解创投机构退出压力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这显著反映出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并购热度与资本集中趋势。”杨超表示,一方面,通过横向并购整合技术资源,加快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进程;另一方面 ,配套的机制改革,如私募锁定期与退出期限“反向挂钩 ” 、多元估值方法的引入以及“定向可转债+差异化定价”组合的推广,为科技企业并购提供了更高效、可持续的融资工具。
杨超称 ,整体来看,监管政策的精细化改革与市场机制的灵活响应,共同推动并购重组从“交易导向”走向“能力建设导向 ” ,成为科技企业跨越研发周期、实现产业化突破的重要战略工具,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
强化股债联动
服务科技创新
监管部门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优势,债券市场对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大。5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 、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债券市场“科技板”扬帆起航。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自5月8日以来截至8月5日,全市场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8385.27亿元,同比增长184.75% 。其中 ,交易所市场发行3048.88亿元,同比增长86.17%。从今年整体来看,截至8月5日 ,年内科创债发行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86.87%。其中,交易所市场科创债发行5090.81亿元 ,同比增长57.51% 。
杨超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通过聚焦科技企业 、金融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打通了科创企业“轻资产、长周期 ”特征与债券融资的匹配障碍。制度设计上 ,允许发行带含权条款、超长期限科创债,结合央行再贷款支持与“重技术 、轻资产”评级机制,显著降低融资成本与信用风险 ,尤其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形成有效支撑。
债市二级市场建设同步提速 。7月1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4日,10只科创债ETF规模合计1102.48亿元。
“科创债ETF总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标志着长期资金配置机制初步成型 。”杨超表示,随着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优化质押回购制度,叠加社保 、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场 ,市场流动性与定价功能持续增强,形成“发行—投资—交易 ”闭环,有助于提升科技企业债券融资的可持续性。
杨超表示 ,整体来看,债市功能正从“输血型”融资工具向“造血型”发展平台转变。一方面,通过创投机构发债、强化股债联动机制 ,拓宽早期科创项目融资路径;另一方面,超八成资金已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导向。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