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晋州限行查询最新(河北晋州限号规定)
6
2025-07-26
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4”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 。这也是年鉴展第六次落地上海。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是去年上海大学与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发起的“上海当代艺术研究基地 ”合作展览项目。在展览总策展人朱青生联合学术机构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第20卷中,共记录了3195个艺术活动 、著录2988篇文献 ,对当年度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问题进行调查、收集、记录、索引 。年鉴最终选出100位艺术家作为代表,并形成影像艺术 、数字艺术、生态艺术、艺术档案等关键词作为今年的重点关注领域。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从中选择了12位艺术家 ,邀请他们带着原作来到美术馆参展,以文献和艺术作品相结合的方式推出这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展现年鉴的调查研究成果。
数字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主题 。朱青生说 ,计算机被引入艺术创作,最初的动因在于其与人类传统艺术和创作的差异性。2024年是世界数智技术获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当人们将很多资源投注于数学 、计算机科学等的发展时 ,自身状态与处境也发生着重大改变,这正是当代艺术需要着重反映的问题。近年来,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不少艺术作品 ,带给人们诸多思考。
《记忆存档》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在虚拟世界之中构筑记忆,是出生于1996年的陈若璠近年来的创作重心 。这次,她以承载时间、记忆、文化的石库门建筑为载体,带来了用木头 、数字影像形成的作品《记忆存档》。借助各类模拟现实技术 ,她从现实生活中拮取阳光、土壤、植物等图像,并将它们“移栽 ”到虚拟世界。她还用拼接方式处理老建筑上不同种类 、结构和功能的木材,形成“石库门” 。之后 ,微弱变化的“光影”被做成动画,投影到“石库门 ”之上。在她看来,这些原本留在旧木市场要被丢弃的木头 ,在数字影像营造的世界里延续了情感与记忆。
1990年出生的葛宇路带来的《防微杜渐》,既抽象又现实——16个功能不同的望远镜整齐排列在地面上,观众可以拿起任意一枚望远镜 ,将镜头拉近或调远选择观察点 。在葛宇路看来,这场观看并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是体现了在被大数据“推送”的今天 ,观看者能保持观看的主观意愿,以身体的感受和思维的感知为触点,最终形成个体与社会的紧密连接。
《防微杜渐》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这样具有很高学术水准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品质文化项目能持续落地虹口 ,将进一步以文化的基因激活历史、以艺术的基因引领风向,为区域文化建设发电。
本次展览展期至10月8日,期间将围绕年鉴相关议题推出多项学术和公共教育项目 。展览由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798艺术委员会协办。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