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增本土7例,内蒙古新增本土病例行动轨迹】
3
2025-07-27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建于1952年 ,曾连续八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两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全国优秀少先队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营建“F·X成长教室”校园文化体系 ,全力展现“文明附小 ”风采 。
文明之根:在立德树人中滋养精神沃土
走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你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场”——走廊墙面上毕业生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无声诉说着创意与传承,操场边的21个迷你“种植角 ”里藏着孩子们对自然的敬畏……
师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下 ,促成道德凝聚力。各班参与创建“看得见风景的教室”,从打造“会说话的墙壁”、架设“能沟通的桥梁” 、搭建“可展示的舞台 ”、组织“促成长的活动”四方面落实,35个温馨的班集体构筑成一个美好的附小家园。
这里 ,德育不是口号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探索完善立德树人的校园范式。校本课程《福娃晓囡成长记》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与学生素养紧密相连;《打造“成长”教室,共育“五有 ”少年》 ,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冬日‘邮’情 ,传家‘邮’道”活动中,一封封手写信传递着温暖与责任。学校还以成长课程为载体,通过“玩转附小”“探究二十四节气 ”“共走毕业课程”等校园文化品牌课程 ,让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发展,快乐成长 。
校园活动
成长之翼:让每一份热爱都有回响
若问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师生何为“文明” ,他们或许会指向那些鲜活的场景:办公室里,教师们利用碎片时间在“学习园地 ”切磋教学艺术;苏河畔的团建活动中,老师们携手闯关 ,笑声与夕阳交融;校庆70周年时,师生共同将征文变成舞台剧,让教育故事代代相传。
校园活动
学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致力于打造学习型专业化教师团队。通过开展“以真心润童心 以匠心守初心”“捕捉美好 播撒师爱 ”“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用心 、用情,做好有温度的教育 。学校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 ,借助“导师谈心”“相约星期五”“心灵驿站 ”等多种形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文明的种子不仅播撒在课堂,更延伸至校园之外。学校在打造多形式宣传阵地的同时,将思政教育推向深入 。“拂晓之光 未爱小屋”公益志愿服务,是学校文明创建特色工作。教师团队带着公益志愿服务走进长风新村街道、曹杨新村街道等服务基地 ,为困境儿童开设艺术疗愈、阅读能力 、科学普及、强身健体等专业指导。活动秉承“玩中学·教寓乐”的理念,吸引了近1000位孩子参与。此外,25个活动内容录制成微课 ,借助网络惠及更多儿童;13个中英文绘本故事,连同绘本送到云南儿童手中;一场“未爱捐声 ”活动,凝聚了千余名师生的爱心……文明的温度 ,在这里化为无数微光汇聚,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灵 。”正如校园里那面由毕业生画作点缀的墙壁,每一抹色彩都在续写新的故事。
校园活动
未来 ,华东师大附小将以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为新起点,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主流价值 ,把文明创建作为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加强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培育新时代强国栋梁,让“文明附小 ”的风采在传承与创新中愈发璀璨。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