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湖北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例,现有确诊病例6例)
2
2025-07-27
漫画家、“三毛”之父张乐平曾说:“激于民族的义愤 ,我们曾以苦为乐,不负祖国的托付,尽了自己的职责 。”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张乐平诞辰115周年之际 ,7月26日,“不负祖国的托付——重温《三毛从军记》图片展 ”在巴金图书馆揭幕,张乐平之子张慰军说:“希望大家尤其是小朋友 ,都像三毛一样坚强、勇敢、快乐,热爱和平。”
“不负祖国的托付——重温《三毛从军记》图片展”在巴金图书馆揭幕
1935年7月28日,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在上海的弄堂里诞生。永远长不大的三毛,今年90岁了 ,依然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1937年,张乐平参与抗日宣传队,画完了整个抗战时期。1946年 ,他以抗战时期的见闻,创作长篇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在《申报》连载。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通过少年三毛在军队中的遭遇,展示战争的残酷与荒谬,是中国首部无字长篇漫画 。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三毛”成长记 、《三毛从军记》、画家抗战记三个篇章。上篇“三毛”成长记展示自1935年“三毛 ”形象诞生以来到1992年张乐平逝世半个多世纪的三毛形象和系列。中篇《三毛从军记》精选数十幅四格漫画原作 ,漫画中的三毛身材瘦小,力量薄弱,却展现出十足的勇气和智慧 ,引发了一系列让人忍俊不禁的戏剧性场面。下篇画家抗战记,展示了张乐平在抗战期间创作的多幅漫画、彩色海报、战地速写等 。张乐平在抗战期间辗转湘 、鄂等地创作墙绘,率漫画宣传队沿途进行抗日的珍贵照片也与读者见面。由漫画作品改编创作的动画片和电影作品,以及现代作家的知名抗战作品也在现场滚动播出。
展览现场
“我相信黎明的新时代是一定会到来的 。我们在这抗战中的巨大的牺牲便是建造新的巨厦的基石。……所有的人都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牺牲 ,这目标会把中国拯救的。”在《〈烽火〉·写给读者》中,巴金如此写道 。
“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奋勇前进 ,用生命和鲜血奏响着抗击侵略的壮丽凯歌。抗战期间,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表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奋勇杀敌的不屈意志 ,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马文运说,巴金故居、巴金图书馆和张乐平纪念馆携手创新《三毛从军记》的“打开方式 ”,是深耕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 ,打造承载公众共同记忆的文化空间,激扬爱国热情的一种尝试 。
展览现场
“巴金和张乐平,既是好朋友 ,也是好邻居,一个住武康路,一个住五原路,相隔只有几条街。”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 ,1949年,张乐平就曾画了“人民的文学家巴金先生” ,悬挂在巴金图书馆楼梯入口处展览条幅上的佩戴着红领巾的三毛画像也是张乐平特意赠给巴金的。暑期 ,巴金图书馆将特设主题创作空间带来艺术创作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画三毛 、印三毛,并将推出现代作家抗战作品朗诵片段分享 ,演绎现代作家的优秀抗战篇章,这些优秀的作品也将在巴金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各个阅读区供读者阅读欣赏 。
张乐平笔下的“人民的文学家巴金 ”
张乐平赠给巴金的三毛画像
“我父亲非常崇敬李伯伯(巴金),晚年 ,他一直把《随想录》放在枕边。在巴金图书馆有这样一个展览,相信他们俩的在天之灵都会非常高兴……”张慰平说。
在各个不同时期,在张乐平家里 ,总有一群没有血缘之亲但情同骨肉的“编外儿女”,张乐平义子熊耕发说,“做个好人”是他从张乐平身上学到最关键的一点,“小时候有一次他带我去澡堂搓澡 ,我说给他搓背,他说,不能抢澡堂里的搓背工人的生意 ,幽默中透着善良,让大家啧啧感叹。 ”
展览开幕式的文坛茶话会分享“我们心目中的张乐平”
张乐平之子张慰平为读者签名留念
“从三毛这个独特的视角画出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片段,张乐平的漫画不仅有艺术价值 ,更有思想内涵 。回首昨天,张乐平子女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做重新发掘、寻找三毛的工作;面向明天,对这个中国生命力最强的漫画形象和上海城市文化IP来说 ,如何继承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文创形式,进一步放大其艺术和社会价值 ,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漫画研究学者、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原馆长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黄显功说。
不同版本的《三毛从军记》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